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软件教程 - 详情

丰臣秀吉日本丸_丰臣秀吉是天皇吗

2024-06-08 07:18:07|十堰手游网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丰臣秀吉日本丸

丰臣秀吉是天皇吗

不是。

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是什么关系

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的关系:丰臣秀吉最初侍奉织田信长,织田信长去世后,丰臣秀吉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人物简介:  丰臣秀吉(天文6年2月6日- 庆长3年8月18日,即1537年3月17日- 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原姓木下,之后将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将改姓羽柴。农民家庭出身,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长死后在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织田信长(Oda Nobunaga,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

丰臣秀吉为什么送母亲做

由于丰臣秀吉无法从军事上压制德川家康,因此不得不和家康和谈,最终以母亲为,换取了德川家康的臣服。其实德川家康要是铁了心的和丰臣秀吉干,丰臣秀吉还真不一定搞得过德川家康。在靠实力说话的时代,德川家领地比丰臣家领地好很多,关东诸侯势力也比关西诸侯大,要不是丰臣家金银矿多,工商町多,早在丰臣秀吉在位时就乱了!

丰臣秀吉绝命诗

吾似朝露降人间,来去匆匆瞬即逝

为什么说丰臣秀吉的醍醐赏花空前绝后

醍醐寺虽因醍醐天皇而建,却是因太阁丰臣秀吉而兴盛。丰臣秀吉鼎盛时期在此举办了盛大的“醍醐花见”,尽显登峰造极之势,醍醐寺因此闻名天下,之后更是作为太阁御定的赏樱胜地而久负盛名,吸引了许多人慕名而来。如今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有“太阁花见行列”,可再现当年丰臣秀吉举办赏花会的盛况。

日本火铳什么时候传入

1543年。

丰臣秀吉的性别

男,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是16世纪末叶日本丰臣秀吉统一全国的战争。1583年(天正十一年),羽柴秀吉平定明智光秀后,与织田信长三子信孝及宿将柴田胜家对立。

有人说丰臣秀赖并不是秀吉的儿子,他的亲生

应该不是生他时候都五十多了,那个年代应该不会

出身低贱的丰臣秀吉是如何被织田信长发现并

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并称日本战国三杰,如果说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都是出身优渥的富二代,那么丰臣秀吉的出身,简直没有办法和他们相比,那么他又是怎样逆袭成功的呢?

(丰臣秀吉)

1537年,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一个贫苦家庭。

他的父亲木下弥右卫门是一名服务于织田信秀的下等武士。由于在一场战斗中受了重伤,只得回家务农。但是由于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后来伤重而死。

此时丰臣秀吉才7岁,他的母亲无力抚养他和他的姐姐,只得带着他们改嫁给村里一个叫竹阿弥的男人。

由于贫困,丰臣秀吉生得瘦小不堪,长得像猴子一样难看。竹阿弥很讨厌他,时常对他非打即骂。特别是他的母亲先后又生下两个孩子后,他便更难在这个家中立足了。

长期饱受羞辱的丰臣秀吉,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离家出走。

丰臣秀吉四处流浪,他在尾张、美浓和三河一带给当地的豪强打短工。

后来,他发现爱知郡由于各地的商人都云集在那里,不仅商业发达,而且信息最为灵通,于是,丰臣秀吉便将在外打零工,好不容易挣到的一点钱,换成便于携带的“木棉缝针”,然后走街串巷,再将它们卖掉,赚取一点生活费。

正是这段时间,丰臣秀吉积累了不少人生阅历,让他养成了坚定的个性。

不久后,由于机缘巧合,丰臣秀吉得到了给松下嘉宾卫做杂役的工作。

松下嘉宾卫是今川义元家的武士。尽管是地方上的武士官吏,不过,其宅邸依然是附近一带最为气派的。

(松下嘉宾卫)

丰臣秀吉因此认定,武士才是人生最有出息的事业。于是他更加努力,一心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像松下嘉宾卫一样的人。

丰臣秀吉做事一向谨慎细心,而且非常上心,从他给松下嘉宾卫拿拖鞋一事,就可看出来。

虽然拿拖鞋是件很简单的事,但丰臣秀吉却一丝不苟。天气寒冷的时候,丰臣秀吉就会把拖鞋捂在自己怀里,把拖鞋捂热。

松下嘉宾卫很感动,同时认为丰臣秀吉不是个平庸的人,所以对他非常看重,很快就把他提拔为出纳管理员。

可是,丰臣秀吉的得宠,却遭到了其他家仆的妒忌。大家经常联合起来,到松下嘉宾卫那里诽谤他。

尽管松下嘉宾卫对丰臣秀吉多有保护,但眼见他受大家排挤,为了家中平安,松下嘉宾卫只得向他说明情况,委婉地辞退了他。

此时,丰臣秀吉已在松下嘉宾卫的宅邸中做了4年,对于峻河一带的地形等都了如指掌。

(织田信长)

随后,丰臣秀吉在旁人的介绍下,以农民兵(闲时务农,忙时出征)的身份服务于尾张国的领主织田信长。

有意思的是,丰臣秀吉在这里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帮织田信长拿拖鞋,也是采用这个办法,把拖鞋捂热了递给织田信长。当然他也慢慢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不断被提拔。

1560年,丰臣秀吉此时已是一名农民兵小队长。

也是这一年,织田家的老对头今川义元率领25000兵力攻打尾张国,一心想夺取商业发达的尾张国。

织田信长这边把老少爷们加起来也才4000来人,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但不抵抗,就意味着将尾张国拱手相让。这对织田信长而言,自然是绝不能答应的。于是就有了桶狭间合战。

丰臣秀吉在这次战役中,非常勇猛。虽然开始被今川义元的队伍打得节节败退,但随后他便和织田信长趁夜率领精军发动袭击,最终反击成功,并在战乱中砍下了今川义元的头颅。

而归后,由于丰臣秀吉立有大功,于是织田信长做主,将大将浅野长胜的养女许配给他为妻。这样一来,丰臣秀吉不仅巩固了和浅野长胜的关系,还稳固了他在织田信长家家臣的地位。最终,通过战功无数,丰臣秀吉终于成为织田信长麾下的一员猛将。

(参考史料:《日本第一大名:丰臣秀吉》)

如果丰臣秀吉不死,万历抗倭援朝会结束吗

明朝万历皇帝

我认为倭军取得胜利的几率为零,万历两次朝鲜战争时间大致为: 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其中1593年8月到1597年1月这四年为双方和谈休战时期,在第一次朝鲜战争期间,杨应龙在云贵地区烧杀抢掠,作恶多端,反复不定不久,杨应龙被朝廷革职,儿子杨可栋被押至重庆追赎,并死在了那里。的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公然起兵反明。日本关白丰臣秀吉

明朝为了应付国内战争,只得暂时与日军进行和谈,这次和谈也得到了日本大名小西行长的支持。在和谈期间,明军开始调动全国各地20万大军,百万石军粮,为打播州做准备。在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将领步步紧逼下,杨应龙被杀死在海龙囤。朝鲜国王李昖

由此可见万历朝鲜战争,明朝投入的兵力是最少的,真正用在和倭军打仗的时间也才2年多。第一年便收复了朝鲜四道,倭军将领也很聪明,见明军攻势凶猛,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不敢和明军进行野战,利用坚固的堡垒,和火绳枪与明军对抗。可以说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第一次援朝,在李如松的带领下,取得平壤之战大捷:按明代档案,平壤之战,李如松上报的资料是明军战死796人,战伤1492人。

而日方死亡数是:守城的第一军小西行长 《日本战史.朝鲜役》与《征韩伟略》都记有同一兵力 “城兵一万五千人” 《日韩古迹》称有兵28000人.而《征韩伟略》则引得更清楚 当日军撤离平壤时 “行长检城兵不满五千”

即,平壤之战即使按日本资料,日军至少也死了一万余人,日军死亡至少是明军12倍。

看看朝鲜君臣对大明攻取平壤,是如何大开眼界,深感天威凛冽的。看朝鲜宣宗对大明的感状疏:

“窃照王师有征,天吏无敌,乃于本年正月初八日壬戌, 进攻平壤, 不崇朝而城破, 除焚溺斩杀之外, 余贼丧魄逃遁, 其军威之盛, 战胜之速, 委前史所未有。 臣与大小陪臣, 初闻捷音, 不觉涕泪之交下。 兹盖圣天子盛德诞敷, 神武远畅, 而名公赞谟, 本兵运筹。 侍郞宋专心机务, 指授方略, 谋猷克合, 用集殊功。 总兵李誓师慷慨, 义气动人, 军行所过, 秋毫无犯, 临阵督战, 身先列校。 至於铅丸击马, 火毒熏身, 色不怖而愈厉。 克城之日, 祭箕子而先封其墓, 恤疮痍而遍釂阵亡, 宣布德意, 慰问孤寡, 虽裵度之平淮西, 曹彬之下江南, 无以过此。 副参游击都司以下, 各该将领等官, 阚如虓虎, 如神助势。 至有巨石滚下而拒之直上者, 丸入胸膛而鏖杀未已者。 小邦袖手骇缩, 莫敢助力, 徒观其铁骑所蹴, 飞尘蓦野, 火箭所及, 赤焰弥天, 礮触列栅, 则决若吹毛, 抢剌守阵, 则捷若飞鹘, 腥烟漫空, 流血浑江, 天地为之摆裂, 山渊为之反覆。 彼贼之鸟铳汤石, 政犹螗臂拒辙, 无敢抵敌。 臣窃念, 平壤一城, 实伊精兵器械之处, 臣竭一道之力, 方经年莫窥, 而克复之后, 闻其所设守备, 则决非小邦兵力, 所可攻陷。 天威一震, 列屯望风, 已成破竹之势黄海以东, 不战自却, 旧都指日可复, 宗社次第汛扫。臣思先灵地下之感,念遗黎其苏之望,悲哀喜幸,惝恍难双,虽俗报答生成,实难为图。抑臣之所大快者,念惟小丑跳梁,自大于鳞人之乡;昧天之威,屡肆狂言,臣常痛之!今者鬼启其衷,自取天诛,其海岛垄栗惴惴然不敢喘息者,殊终其遗育,是岂徒雪小邦之羞,实亦彰百王之烈矣臣又闻之,有愿曲遂,天地之大德。所怀必达,臣子之至情。臣念今凶贼被剿,专在王师,而于小邦则未始有一毫创也。”

宣宗“第念再造我国,收复三京,专是皇恩”------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史料》第1772页

我们再看看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之战是一场明军对十倍以上日军的硬战,最终明军因兵少,双方交战后各自退返。

充分显示了16世纪军面对明军的的野战能力之弱,从此,日军丧胆,几乎再不敢主动与明军进行大规模野战

副总兵查大受和朝鲜防御使高彦伯率3000骑兵南下侦查。24日,这支部队与日军加藤光泰部相遇。一场激战,斩日军600余人,盲目乐观的查大受率部追击,打算长驱直入拿下王京。

自平壤大捷后,轻敌情绪普遍弥漫于明朝中。而此时坐镇王京的宇喜多秀家已调集重兵准备围歼这支深入的孤军。偏厢轻车阵

难以逃脱的查大受退至碧蹄馆固守待援,数万日军将此团团包围。危急之中,明军以战车结阵,阵外设置障碍物,士兵们依托坚固的战车以佛朗机、三眼铳、鸟铳狙击暴露在野外的密集日军。这是明军典型的打法,对日军来说却相当陌生。日军的火绳打在覆有铁皮的偏厢车上叮当作响,而明军则通过车上的射击孔向车外的日军射击。日军大队轻骑兵、足轻被挡在车外难以靠近,但火绳也依靠密集的火力打得明军抬不起头,无法阻止突围。手持三眼铳的明朝骑兵,三眼铳使用简单,为北方标配,一次连打三发后可以当钝器使用,乃是破甲利器。

激战一天,明军所剩无几兵士死伤过半,虽然之后李如松率部分骑兵及私人卫队2000人前来支援并与查大受军会合,但数千军士仍难以解开小早川景隆以十倍重兵设下的重重包围。好在危急关头明将杨元率一千骑兵及时赶到,缺乏铁质盔甲保护日军在骑兵的冲杀下八落。小早川景隆误以为明军主力赶到,立刻撤军。

此战双方都打得相当艰难,一方面明军孤身被围,不足,骑兵无法冲杀,但能依靠战车防御;一方面日军虽人数众多,但缺乏攻坚的火炮和冲击力强的骑兵、步兵们只能在铁炮手的掩护下以血肉之躯冲击车阵,战场一片惨烈。明军游击李有异阵亡,官兵伤亡2500余人,主帅李如松也差点死于日本忍者之手;日军阵亡将领有:久野重胜、池边永晟、小川成重、小野成幸、十时连久、安东常久、安东幸贞,他们大多是在乱军中寻求与明军将领单挑时分别被查大受、祖成训及李如柏、李如梅等明军将领击毙。

先摆资料,说清明军的死亡人数:

宋应昌的《经略复国要编》有很明确的记载。

宋应昌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务,是李如松名义上的上司

《经略复国要编》透露的入朝第一阶段(即日军败出平壤、开城、汉城三京为止),明军一共阵亡1241名官兵

从恤金发放量可见明细:

【○阵亡官九员 指挥二员,每员银十两

千总二员,每员银八两(内杨虎路远,加银二两)

把总二员,每员六两

百总三员,每员五两

军丁一千二百三十二名,每名银三两】

总计1241人 平壤战死796人,战伤1492人。加上开城阵亡6人,阵伤67人

1241-796-6=439

这个数字与《朝鲜实录》的记载基本相符

《经略复国要编》称二月内李如松要求给官兵换鞋子 各道相继送来鞋子如下

【○分守道解兀喇达靴一万一千四百五十九双

分巡道解兀喇达靴一万二千双

海盖道解兀喇达靴八千二百双

金州五百双

海州一千五百双】

总计33659双 通常情况 明军一定要有33659人 才会发相应数量的靴子 就姑且把这33659当成还能战斗的明军数量

明军总计38537人 除去平壤死伤2288人 开城死伤73人还有2517人没发到新靴子 排除有部分明军没收到新靴子和相当多的非战斗减员(主要是饥饿与冻伤,有时明军不食达二日之久) 碧蹄馆死伤估计不会超过1000人。

朝鲜《宣祖实录》明确记载,碧蹄战后,陆续还有不少被认为“阵亡”的明军回到大营,李如松十分欣慰:

“近日碧蹄被擒天兵,连续还来,提督亦以此为喜”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史料》第1739页

《经略复国要编》李如松在二月十六号上对明军兵员的统计很清楚 入朝官兵实到三万八千五百三十七人 平壤之战阵亡七百九十六 阵伤一千四百九十二 开城之战阵亡六人 阵伤六十七人 可战之兵为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六人 临阵所选精锐为两万人。

按照《经略复国要编》的精确算法,

祖承训、李宁三千前锋

李如松、张世爵、李如柏一千

杨元一千后继

总计五千

而战果则是以五千当倭数万,最终斩获一百六十七级(交战情况下,士兵一般是没有时间去砍首级的),自身阵亡二百六十四,倭败绩遁退。

再看日寇的损失:

万历二十一年的三月下旬,宇喜多秀家在汉城清算了一下手里掌握的全部兵力,数字流传至今。可与碧蹄馆直接作战的日军部队与万历二十年七月末进行比较。

万历二十年七月末 万历二十一年三月末

黑田长政 8000 减至5269

小早川隆景(含秀包) 10000 剩下9552

立花宗茂、高桥统增 3200 仅剩1132

筑紫广门 900 仅存327

从列表里可以看出,黑田长政减少了两千七百三十一人,小早川本队减少了四百四十八人,立花和筑紫这两支一线部队分别减少了两千零六十八人和五百七十三人。三、六两军团合计减员五千八百二十人,将近6000人。

从上可见碧蹄馆留下的痕迹非常明显:

精锐的立花宗茂部队最早与明军接战,减员最严重,达70%,硬性减员达2000多人;随后参战的黑田部队稍好,减员30%

最后投入战斗的隆景损失最少,只减员5%。当然,这与隆景兵力基数大有关。

这些部队的减员,是随着在碧蹄馆投入战斗的先后顺序而递减。筑紫是和小早川一起投入的战斗,两人减员的绝对数也极其接近。

扣除零散战斗、非战斗减员等因素(尽管这时段内日军没有别的大战斗)碧蹄馆战斗给日军造成的硬性减员至少是3---4千人。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一年时间明军收复朝鲜半壁,第二次援朝,明军将倭军压缩到朝鲜南部。倭军已经毫无全线之力。

碧蹄馆之役后的日军逐渐失去了和明军对战的勇气,使得明军轻易包围了王京。但3万多人的明军以及不到1万的朝鲜军要攻克日军主力驻守的王京也决非易事。战事陷入了僵局。虽然明军烧毁了王京附近的龙山粮仓迫使日军撤出王京,但由来已久的已开始影响明军,军饷、后勤、纪律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大大削弱了战斗力。朝鲜方面也没能提供良好的后勤补给,士兵更是不堪大用。加上国内杨应龙叛乱,明军只能休战回国。明军广泛装备的佛朗机炮,采用子母铳,射速是日本火绳枪的三倍,让倭军吃尽苦头。

1597年日本海路大军共14万人大举入侵朝鲜。明朝再度派兵如朝。此时李如松正忙于北方防务(后来不幸阵亡),明廷派总督邢玠率军支援驻朝明军,两路大军人数总计有7万。此次明军吸取教训,装备了大量的鸟铳来与日军的铁炮抗衡,众多身为戚家军后裔的江浙兵被投入战场,他们均以使用火器见长。但明军最高军事长官经略杨镐则是个好大喜功善使手段的人,之后明军败于蔚山及二十多年后的萨尔浒大战明军惨败,他都负有主要责任。大将军炮队

1597年7月,日军分左右两路展开攻势。不久由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率领的左路军连克数州,包围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3000骑兵和朝鲜全罗道兵史李福男率3000朝鲜军困守南原。在近十倍于己的日军围攻下,弹尽粮绝的联军突围,大部战死。加藤清正率日本右路军攻克全州、金州等地、进逼王京。朝鲜局势再度危急。

不久明朝各路援军抵达王京巩固城防。副总兵解生在稷山与黑田长政、伊达政宗的第三军团遭遇。一场激战,明军充分发挥了骑兵和三眼铳的优势,在朝鲜军的鼎力协助下大败日军。另外彭友德也率联军在青山击败日军,大大缓解了王京的危局。

复职的李舜臣率朝鲜残余舰船12艘在鸣梁海战中击溃了133艘日军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日本的补给线面临被全面切断的危险,陆上日军放弃攻打王京的计划,向南撤退,修筑工事固守以待反扑。

在此大好局势下,爱出风头的杨镐集中3万多明军及7千朝鲜军围攻加藤清正固守的蔚山。各路兵马顶着日军雨点般的火绳冒死突击,江浙、福建的步兵举着火难以击穿的滕牌前进。就快大功告成之际,进攻停顿,接着由于锐气丧失而久攻不下。随着大批敌军来援,联军仓皇撤退,蒙受了重大损失。

在围城中,蔚山城内发生倭军也不好受,大面积出现冻饿而死的惨剧,(综合《宣祖实录》记载,也写明蔚山日军上万人冻饿而死)。

淺野幸長有位家臣名叫大河內秀元,留下兩卷從軍日記《朝鮮記》,記載著當時的慘狀。

“29日,敌我双方都按兵不动。我方在城内不分昼夜地修缮防御工事,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城中阳光照到的通道上,还有塔楼脚下,各处都有三、五十人因承受不住饥渴严寒而蜷缩在一起,武士、足轻或民夫,大家都没什么两样。还有一些人垂下头,躺在地上睡着了。士兵们手持长枪巡逻,也有人一整天都不动弹。人们用枪柄捅他们,试图将他们叫醒,但有一些已经冻死了。”

日本《征伐记》--【○于是城中及饷路绝矣,夜汲濠水濠多尸混血饮之以救渴,嚼纸或煮壁土而食,或食牛马,牛马亦尽。

关于进攻停顿的原因,一说杨镐打起小算盘想要送李如梅人情让他立头功,而李如梅的骑兵不善于攻打坚固要塞;另一说是游击茅国器不愿居功自行退兵。但最后撤退时组织不当造成大溃败,身为主帅的杨镐不得不负责任。不久他便被押回北京蹲了大狱。罪臣杨镐

按朝鲜史料《宣祖实录》记载,蔚山的日本遗留人员自己称死了一万三千人:

【○通判曰: “倭子十名, 出来釜营言: ‘陈提督露梁战捷时, 倭奴死者一万三千, 刘提督(即刘挺攻小西那一路)所杀, 亦千余矣。 行长, 淸正, 已为撤回原鎭, 平义智方在对马岛, 有再犯之计’ 云矣。】

【○日午,贼兵大败,追焚二百余艘,贼兵烧溺俘斩殆尽,义弘等仅以余兵五十艘脱走,行长乘其间潜出猫岛西梁,向外洋而遁】--《宣庙中兴志》

再来看看丰臣秀吉的囧态《日本外史》--【○吾起人奴,至为关白,孰非国恩哉?吾与明勾兵,祸结弗解,吾深悔之。彼闻吾死,或大举来报,国朝自古未曾受外国侵辱,及我时受焉。吾深耻之,是吾所以托国家于家康】 【○十三日,疾大笃,将瞑,已而张目曰:【勿使我十万兵为海外鬼。

蔚山一战,联军损失近两万人,但日军也损失了一万多人,无力再战,只能勉强固守沿海要塞。联军再度发起泗川战役,为便于攻城,明军调来大批重炮,摧毁了大批工事,轰得岛津义弘灰头土脸。眼看即将成功,明军的一门大炮炸膛引发火药库连环爆炸,岛津义弘趁乱杀出,联军功败垂成。

虽然联军败于蔚山、泗川,但明朝兵力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大军可整装再战。日军龟缩于沿海要塞中,海上有李舜臣还有陈璘所率的明朝水师,陆上有义兵,补给越来越困难。几乎动员了日本全国的力量,激战数年仍无法得胜,丰臣秀吉最终郁闷而死。日军接到撤退的命令并争取“最体面的议和”。

明军和朝鲜军开始追击,李舜臣和明朝派来的水师也在海上阻敌归路以求围歼。终于,在1598年11月12日,联军与被围的日军在露梁海面展开了最大规模的海上决战,参战双方各投入数百艘战船。最终联军大获全胜,日军被歼一万五千余人,第五军团几乎全军覆没。而朝鲜的大功臣李舜臣和明朝水师将领邓子龙都牺牲了。

日军残余舰队退回日本,留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也相继被消灭。历时七年的援朝之战终于取得伟大的胜利。

对明军和日军的火枪运用作简单总结。日军在野战中以三段击等战术给明军和朝鲜军造成相当大的麻烦,防守时依托要塞、工事也给对方造成重大伤亡。从这点上来说倭军的火枪战术运用得比明军要成熟。不过明军依靠大炮使日军苦心经营的要塞工事土崩瓦解。我们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到,日军装备的火绳枪并不多,每15人只有一把火绳枪,至于日本铁炮比不比得上上明朝,答案是很不幸的,比不上。日本普遍装备的并不是上面的那些大家伙,而是2.5匁铁炮,而大明普遍装备的则是三钱鸟铳。日本的铁多依靠南洋进口。

对明军来说,他们无法像倭军那样只凭借火绳枪,也无法向日军那样形成持续密集的火力。但是明军的火器种类繁多,作战时明军的火绳枪起到狙击等辅助作用,利用坚固的车营,以虎蹲炮、佛朗机、大将军炮,三眼铳、火箭,地雷等火器相互配合依次发射,节节推进,重创倭军。

从大局上看,明军是稳步推进,以少胜多,两年时间从鸭绿江一直打到朝鲜南部,只能坚守十几座倭城苦苦坚守,没有全面的能力。就算丰臣秀吉没死,也一样难以维对朝鲜的控制,水路补给被明朝联军切断,士兵在朝鲜忍饥挨饿。这个时候别说进攻了,能不能安全撤退都是问题。而且丰臣秀吉国内的局势也不稳定,几个大名对丰臣秀吉的位子虎视眈眈。他不可能把自己全部家底投入到没有希望的持久战中。所以丰臣秀吉死不死结果都一样!这篇文章有很多朋友提供的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丰臣秀吉是天皇吗